【目錄】
1. 前言
2. 便攜性對于一個戶外愛好者及攝影師的意義
3. 開箱
4. 簡單易用的自動化操作
5. 更多創(chuàng)意玩法
6. 不作死就不會死——記我的第一次炸機
7. 體驗大疆售后
8. 大疆實體店探路之蘇寧篇
9. 親身體驗——大疆UTC認證考試
10. 實拍及樣張
11. Mavic的唐家河保護區(qū)之旅
12. 結語
----------------------------------------華麗的分割線--------------------------------------------
【1. 前言】
我的第一臺四軸飛行器是一架玩具Parrot,這臺小小的玩具飛行器直接把我?guī)нM了無人機的坑(在這里要感謝17期新浪眾測,也許這就是冥冥之中我與新浪眾測還有無人機的緣份吧);后來感覺飛玩具越來越不過癮的我,自然而然的入手了一臺在當時非常拉轟的大疆精靈3標準版,在第一次新手模式加幾次試飛之后,我快速的完成了一個航拍小白到菜鳥的華麗變身(學飛DJI真的很簡單,零起點零難度),哈哈不過有些慚愧的是,現在的我仍然離航拍達人的水準還差的很遠很遠(每次看天空之城的作品時都會感慨有種照片叫做別人家的照片……),真的——在接觸了大疆天空之城的作品之后,才發(fā)現航拍之路漫漫啊。
【2. 便攜性對于一個戶外愛好者及攝影師的意義】
在使用精靈3進行航拍的過程中,做為一個經常需要在野外工作的生態(tài)攝影師,最大的遺憾莫過于精靈系列的便攜性,一臺精靈加上三塊電池和遙控器,配上背包,體積和重量幾乎可以PK我的全套單反裝備了(單反加150-600mm大炮);生態(tài)攝影師上于工作環(huán)境的特殊性,主要都是在野外跑,還經常需要手腳并用的在野外攀爬和穿越,背一臺精靈再加上單反還有腳架?你是在逗我嗎!所以只要有野外的拍攝任務,如果沒有汽車可以直達,攜帶單反和腳架等設備的我,完全不會再考慮攜帶一臺精靈3(實在太重了)
▲從上面圖可以看出如果出行時帶臺精靈是什么樣的體積(上面是精3龜殼包,下面是登機箱),在這里就不展示我后面背個大疆前面背個攝影雙肩包的逗逼造型了(會被路人當作忍者神龜而要求合影……)
▲這是我在高黎貢森林中穿越追蹤拍攝長臂猿時用運動相機拍的視頻,要知道在野外拍攝時經常會在山里沒有路可以走,那些看似普通的竹子的節(jié)上也是長了一圈的刺,手抓上去就是一排血洞,此時身背一只600mm長焦(大炮)和雙肩攝影包(里面還有一機兩鏡,N塊電池)的我,是完全不可能再攜帶上一臺無人機的。(網上見過有人在雙肩背包后面裸掛一臺精靈,不過這樣的方式真的不適合我視頻里遇到的這種戶外環(huán)境)
▲所以通常我出野外拍攝時的最終作品,總是這樣的——有時拍拍蟲子……
▲有時拍拍花花草草…… 因為就算是遇到再好的天氣、航拍條件,也會因為便攜性原因無法帶上飛機,通常都只能“望天興嘆”,便攜性的問題算是我航拍方面最大的一個痛點。
▲于是,盡快更換一臺便攜(折疊)機進行航拍,就提上了議事日程,不過當時大疆還沒有出折疊機,就當我正準備投奔到其他品牌的便攜機陣營的緊要關頭,DUANG的一聲!大疆Mavic Pro發(fā)布了(因為之前保密工作做的太好了,也可以說是非常意外的發(fā)布了),講真,當時我真的真的已經摩拳擦掌的帶著銀子準備隨時投入GoproKarma的懷抱了,當時也完全沒有想到大疆會出折疊機型(除了幾張碟照一點消息都沒有);可以說是“御”的發(fā)布,讓我又一次的回到了大疆的懷抱,哈哈哈真是驚險。
【3. 開箱】
當然首先要感謝新浪眾測提供了此次試用的機會,讓我在第一時間能夠體驗到如此炙手可熱的Mavic Pro。
▲Mavic采用了帶拎手的彩盒包裝,整個包裝盒的體積也只是一只精靈的主機大小而已。
▲外形上Mavic Pro展開后的造型,充滿了科技感,細看之下也像極了一只水蜘蛛,不知道設計師在設計之初有沒有做過仿生學方面的參考?
▲旁白:你們好我是Mavic的大哥水蜘蛛先森,與混天空的Mavic Pro小弟不同的是,我主要是混水面的)
▲重量僅為734克的Mavic Pro,折疊后尺寸為83×83×198毫米;折疊后從占地面積上來看,并不比一部5.1寸手機大出太多。
▲除了小巧的體積,Mavic前端小巧的云臺相機真的非常引人注目,這真的是我見過的最小巧的三軸云臺相機了,細看之下感覺非常的精致,與精靈3的四個減震球結構不同的是,這個迷你三軸云臺是靠四個小小的硅膠圈來懸掛和減震的。
▲云臺上部是兩個前視覺避障攝像頭,Mavic的前避障系統(tǒng)就是靠這兩個攝像頭來完成的(避障傳感器和防撞系統(tǒng)),在低于36公里/小時的時速下,可以提前識別前方15米內的障礙物,不過對于自動避障這些個自動化方面的功能,在完全熟悉性能之前,切不可盲目相信和隨意使用。(至于為什么,往后看就明白了)
▲Mavic Pro的下方還有兩個用于視覺定位的攝像頭和兩個超聲波發(fā)射器(帶金屬保護網的),Mavic Pro的底部是全鋁質的,這樣的設計有利于它緊湊內部結構的散熱;在實際使用過程中,我發(fā)現Mavic即使在20度氣溫下,沒有飛起的狀態(tài)下底部也會微微有些燙手,在查看圖片或進行升級等操作時,底部的風扇經常會時不時的啟動一下進行強制風冷散熱,鑒于Mavic深色的機身,官方給出的建議是工作環(huán)境不要超過40度,所以這樣看來貌似Mavic是不太適合夏天在炎熱地區(qū)中午的烈日下長時間飛行的,并且由于設計原因,過于貼近地面的強制風冷、風道不知道會不會有把地面砂塵吸入機身的風險。
▲Mavic Pro側面的蓋板下,除了TF卡插槽,遙控對頻鍵,還有WIFI和RC模式切換鍵,不喜歡看說明書的我,為了找WIFI切的換功能還真是費了半天的勁,看來仔細研讀說明書的確是一項必不可少的飛行前功課。
▲箱內配件全家福:Mavic Pro飛行器主體、電池、充電器、遙控器、三根USB數據線(蘋果、MicroUSB、USB-C),一根Micro的遙控器充電線,說明書,只四折疊槳(兩個備用)
▲Mavic Pro除了機身可以折疊,遙控器是折疊式的,折疊后的遙控器體積非常小,與家用游戲機的手柄比,在手感和體積上都比較接近,遙控器配備了蘋果、MicroUSB、USB-C三種接線,可以完美適配市面上的所有手機,不過大多數戴套(特別是厚套)的手機,都必須拿掉套子才能更好的夾持,對于5.5寸的大屏手機,Mavic的遙控也可以完美夾持,不過在夾有的型號手機頂部時,由于部份手機的光感系統(tǒng)可能會被遮擋的原因,手機屏幕自動感光調節(jié)亮度會被影響,需要手動進行亮度設置。
還有一點很多人吐槽的問題就是Mavic Pro這個遙控的打桿手感不佳,的確,在實際操作中Mavic Pro的遙控器打桿手感還有握持感,的確比起其它精靈之類的要差一些,這恐怕也算是輕量化緊湊設計所帶來的副作用吧,還有再補充的一個小缺點就是這個控竟然沒有設計可以掛繩的地方,有時候在野外使用時,真的很不忍心把這么精致的遙控器直接放在滿是砂礫的地上。
▲前部的鋼琴漆設計讓遙控看上去非常漂亮,不過想想鋼琴漆在日常使用時可能會比較容易磨花恐怕也是一個小小的缺點。
如果你小看這個小小的遙控器那就大錯特錯了,本次Mavic Pro的高清圖傳是Dji全系列產品中的首次使用,也是Mavic Pro的一個重要的黑科技 ,全新的Ocusync傳輸,可以實現最遠距離7KM的高清圖傳,遠遠超過了精靈系列的2.4G 3.5-5公里圖傳,并且可以實現1080圖像高清回傳,穩(wěn)定性也提升了很多,在實際使用中基本上沒有出現過延遲及丟圖傳的情況。(以前在我公司樓下WIFI密集的地方,如果飛精靈3,丟圖傳那是家常便飯)
【4. 簡單易用的自動化操作】
對于職業(yè)飛手和玩家來說,用無人機做一些動作和飛軌跡是小菜一碟,但是對于普通用戶,特別是飛行器操作小白,真的是比登天還難,還好Mavic有多種智能模式可以選擇,特別是此次新增加的自拍功能(想想高手也只有兩只手,如果一個人的情況下要自拍,估計多半也只能借助自動模式),所以Mavic Pro恐怕會成為很多妹子的最愛,晉身為新一代高逼格自拍神器。
▲Mavic的自動跟隨功能因為借助于視覺,雖然大多數情況下都可以圓滿完成任務,不過在測試跟隨功能在設置時,有個同樣穿深色衣服的同學上來圍觀,然后走的時候直接拐跑了我的飛機(視覺定位一下子鎖定成他了,還好控在我手里,要不Mavic Pro真的要跟他私奔去也),看來視覺識別的準確率方面還有待進一步優(yōu)化。
▲妺子們的最愛,手勢自拍,共有三種模式可以拍,當看到這個功能時相信很多還在猶豫不決的妹子們會立刻決定——買買買!
▲不知道是不是人長的丑的原因,我試了無數遍,只有模式3(用手比劃個框框)的自拍激活成功率最高,還好我不是妺子,一般不太用的上這個功能,所以就直接無視了。
▲看到別人有女盆友遛,我只好掏出小灰機來遛一遛(想歪的請自行去墻角罰站),有沒有覺得很DIAO?
▲除了前后跟隨還可以平行跟隨,雖然這在大疆上早就不算什么強大的新功能了,不過同時期發(fā)布的GoPro Karman則沒有這項功能。(弱暴了……小狗子家的,你造灰機還有很長的路要走啊啊啊 )
▲像以往職業(yè)飛手才能完成的環(huán)繞興趣點(刷鍋),按路徑飛行等功能,在Mavic Pro上都可以通過智能飛行的自動程序輕松實現,更智能、更自動化是無人機以后大的發(fā)展方向。(打個比方:縱然你停車技術再好,但是如果開有自動泊車功能的車時,一定會更喜歡全自動泊車,懶人推動世界進步,呵呵呵)
【5. 更多創(chuàng)意玩法】
▲除了Mavic Pro,大疆這次還帶來的一個驚喜就是全新的第一視角FPV眼鏡DJI Goggle,一個看起來非常類似于虛擬現實頭盔的裝置,我們可以通過VR的方式查看來自于Mavic Pro拍攝的畫面,還可以用頭部的動作來控制Mavic Pro,從而帶來全新的沉浸式飛行體驗,這款DJI Goggle配備85度視角雙1920 * 1080p LTPS顯示屏,可與Mavic通過OcuSync直接連接,最大程度減少畫面延遲,也可在自己飛行時讓他人通過眼鏡觀看實時畫面。(佩戴DJI Goggle的用戶可以同時舒適的配搭眼鏡,配合翻蓋試設計讓用戶只需翻起前蓋,就可以在第一人稱視角和第三人稱視角間迅速切換,做為一只眼鏡狗,在這里要手動給這個設計點一百個贊)
▲除了這些黑科技的玩法,Mavic Pro因為小巧輕便的機身,甚至可以直接當手持云臺(“圓”這部全部用大疆“悟”拍攝的電影啟發(fā)了我),我發(fā)現在人多的地方如果不方便低空飛行,其實完全可以單手舉著Mavic Pro進行拍攝(其實以前我也用精靈3試過,但是舉個那么大的飛機進行“地拍”,被人當成傻缺那是必須的……),所以手持Mavic——真的可以有!
【6. 不作死就不會死——記我的第一次炸機】
因為當時還沒來得及錄視頻,炸雞就發(fā)生了,所以只好口述過程了,機智的內們一定可以看懂……
▲據說每個航拍高手都會有炸機的經歷(說明我是菜鳥),話說拿到Mavic Pro的第二天,在頭一天試過一些基本功能后,我騎著車來到公園打算拍個更高級的騎車跟隨視頻,因為之前飛的都是精3,對于自動避障沒有什么概念,當時想著飛太高畫面感不好看,反正有避障,干脆飛低點,所以直接把飛機飛了個與樹平齊(作死的開始),在屏幕上鎖定了自己以后,我開始往前方走并跨上自行車,打算來一段酷炫無比的視頻,結果剛跨上車還沒掏出手機(嫌手柄太大了不好拿,直接用手機WIFI連接控制的),就聽見后面各種噼里啪啦的,回頭的一看,一萬頭草泥馬奔過……飛機上樹了,并且由于Mavic Pro是折疊槳,懸臂與槳這里已經夾住了樹枝,在不停的撞機,由于沒有接遙控,也無法掰板停機,只能看著飛機掉下來,當時槳葉飛轉也不敢去接(怕被削),唯一萬幸的就是當時的泥地是半濕的,緩沖了一部份落地的力量,不過付出的代價仍然是很慘痛的,五米高度自由落體,攝像頭脫落,兩個電機損壞,損失兩個槳,電池在墜地后直接摔飛出機身,真應了一句話,不作死就不會死,當時哪怕比樹飛高那么一點點也就不會這樣了,這次炸機可以說完全是不好好看說明書造成的(電線、樹枝、水面、鏡面避障不能正常工作,在跟隨的過程中飛機會走最近的路并不管你走的多么曲折優(yōu)美,這也是撞樹的原因之一)。
在這里用血淋淋的親身經歷,小小的總結一下心得:
炸雞心得1:不作死就不會死(廢話),熟讀說明書很重要。
炸雞心得2:不要用人民幣來挑戰(zhàn)飛機的智能功能,比如穿越樹林、飛越電線、水面、鏡面、風箏線之類(人民幣玩家請無視)
炸雞心得3:超視距飛行真的要不得(哪怕是背對飛機或者是關掉屏幕也請不要嘗試)
建議:本次五米墜地事件中,電池在墜地后直接摔飛出機身,說明在炸機墜地時電池很容易脫落,如果是超視距飛行時炸機墜地造成的電池脫落,會導致立即失去信號連接及GPS位置,給后續(xù)尋找飛機增加很大的難度,希望廠家能夠盡快改進、修正這個問題。
【7. 體驗大疆售后】
▲由于本次售后過程中沒有截屏當時的進度表,所以之前的一些進度(比如鑒定照片等等)沒有保存,最終只查到一張完成后的進度表,所以只能由我來口述一下售后過程了(你們這么機智所以一定沒問題的):首先值得稱到的就是大疆的全電子化返廠寄修流程,根據步聚填寫資料,在約定的時間內順豐快遞就上門把損壞的飛機給取走了(郵資是大疆支付),這對于陷于“炸雞”懊惱中的用戶來說,方便、高效的寄修體驗(免郵費)的確算是一個小小的欣慰吧。
據我猜測,可能無人機這個東西涉及到飛行時的安全性,所以目前大疆在全國范圍內都是采取的返廠送修模式(所謂的電子產品合作維修點,我見過太多,真的很難控制品質和服務,所以大疆的返廠送修我完全可以理解),由于飛機是帶電池的設備,所以順豐走的是隔天的陸運,運輸周期對于跨省寄修的用戶來說有點小小的煎熬;在隔天收到后,大疆會依次進行定損(外觀拍照確認),事故原因分析及責任鑒定(如果是飛機質量問題是免費維修的,但如果)等工作,也就是說即使是跨省的話,全部流程通常十天(快的話一周)左右就可以拿到修好的飛機了;本次我的整個送修和快遞周期一共加起來是十天的樣子,對于我這樣一個有過各種數碼產品售后經歷的人來說,大疆的售后服務,不管是效率還是專業(yè)性方面,都是非常值得稱贊的。(不過我希望飛友們還是盡可能不要有像我這樣的體驗比較好)
【8. 大疆實體店探路之蘇寧篇】
要說我的“炸雞”是在頭腦不清醒的狀態(tài)下做的一件錯事,那么在接下來等待飛機寄修回來的無聊等待時間里,我做了兩件正確的事情:第一件事就是——跑去蘇寧賣場內的大疆專賣店研究、取經(因為南京不是什么一線大城市,所以并沒有大疆直營的體驗中心4S店,所以一個正規(guī)的經銷商的服務水平和模式,會對這個品牌的銷量、口碑起到很大的影響)。
▲到了這里發(fā)現好多老少機友們歡聚一堂,基本上都是來升級和探討交流的,并且這里還會定期舉辦各種免費線下講座和經驗分享、飛行活動等等(想想如果早點知道這里,我肯定不會一個人孤獨的玩精靈3、各種瞎琢磨、折騰,也會有更多的現成的經驗可以學習,說不定這次”Mavic“的“烏龍炸雞”事件也就不會發(fā)生了,所以說獨樂樂不如眾樂樂,找到組織很重要,無人機航拍一定不能是一種孤獨的愛好)
▲在這里除了個人消費級的精靈,竟然還有專業(yè)級別的M600也到這里做升級和維護。(可見知名度和可信賴程度很高,不是一般的路邊相機、電腦小店可以比的~雖然后者也賣Dji)
▲ 這是我第一次見識大型6軸做指南針校準,靠一個人基本上是搞不定的,看到這個歡樂的校正,在場的人基本上都笑噴了……
在蘇寧的大疆專賣店里,我聽說南京第四期大疆UTC飛行課正在報名中,立即報了名(這一天里做的正確的第二件事),于是乎自然就有了接下來的這一段UTC認證考試內容。(雖然微型飛行器目前并沒有法規(guī)要求持證飛行,但我個人覺得系統(tǒng)的學習一下航拍了解更多的知識,還是非常有必要的,如果順便能拿個證就再好不過了,哈哈哈哈)
【9. 親身體驗——大疆UTC認證考試】
▲江蘇省的UTC考試基地座落在南京南郊的中國傳媒大學南廣學院內,這里也是國家體育總局航空運動管理中心的教學實踐基地,擁有的航空攝影軟硬件資源在江蘇省內還是首屈一指的。
▲在正式來UTC上課的前一天,我收到了寄修回來的Mavic(還是得先忍一忍,學習好了再飛吧),來來來,先跟大哥哥MG-1植保機來個合影,左邊是大疆最吃苦耐勞的MG-1(載重10KG,噴藥效率是人工的40-60倍,這粗粗的架子不禁讓我想起了小時時候的一代名車——鳳凰載重自行車,又稱二八大杠,哈哈哈哈),重型植保飛機與最輕便(整機重量743克)的折疊機Mavic的合影,看上去是不是非常的有趣?
▲UTC航拍課一共有四天,第一天首先要進行航拍的安全性培訓(其實這一點是非常重要的,航拍并沒有大多數人想的像玩兒那么簡單),沒有實際操作過飛機的同學還要進行摸擬器的練習,飛過大疆四軸真機的我竟然覺得摸擬器超級難。(因為沒有陀螺儀要全靠手動控制)
▲老師正在介紹大韁精靈、悟系列的連接等操作以及APP的功能。(控制及后期剪輯等等,課程中還會用大疆傳媒的一些成片進行實際案例講解和點評)
▲飛行訓練時用的是精靈1代,因為我是從精3開始玩起的,所以當我飛完之后很是感慨——只有飛過了精靈1代才知道精靈3之后的機型有多么的智能和好飛,在這里我也不由得為大疆的技術迭代之迅猛而喝彩。
▲以前只看別人飛過“悟”,這么近距離的接觸和細致講解學習悟系列的操作,還是第一次。
▲UTC的航拍教程與我的小Mavic Pro合影,以后混航拍界就靠你倆啦!
講真,這個航拍教材的攝影理論部份編的還是不錯的,就是里面的插圖手繪水平還需要提高一下,并且有部份內容對于零攝影基礎的小白學員來說有點難了,不過對于一般的攝影愛好者還有像我這樣的攝影師來說,是完全沒有難度的。
▲本期還有一個農業(yè)“植保機”UTC班也在同時培訓中,我報的這個UTC航拍班是四天,跟15天的值保機培訓比起來真的是難度太低了太低了,等哪天咱有了個農場,也來上個UTC植保機班飛個MG-1,哈哈哈哈又做白日夢了。
▲四天培訓一晃就快要過去了,第四天的下午會進行理論課考試(UTC航拍課不需要考實飛),100題電子考試90分鐘內完成即可,大部份同學都在半小時內完成了(當然也包括我),哈哈順利提交后留念一下?。?0分及格,沒顯示分數有點遺憾,個人覺得至少95分以上吧:))
▲為夢想插上翅膀! 考完了集體合影一下是必須的,不要問我是哪一個,只要找出最帥的那個就是我啦!愉快的四天學習結束,考試合格,接下來15天左右就可以拿到兩個證書啦(一個是大疆慧飛總部頒發(fā)的“慧飛學員合格證書”,一個是中國航空運輸協(xié)會通用航空分公和中國成人教育協(xié)會聯(lián)合頒發(fā)的“無人駕駛航空器系統(tǒng)操作手合格證),所以合格證只有等15天收到以后在微博上去得瑟一下了。
【10. 實拍及樣張】
關心Mavic的朋友們可能早就通過網絡已經看過很多Mavic的拍攝樣張,也了解到了Mavic的各種優(yōu)點了(估計都看煩了吧有沒有?),那么今天我們反過來,首先來說說它拍攝時小小的不足吧。
▲因為Mavic的折疊起落架的緊湊設計,讓它的云臺離地間隙非常的低,所以對起降的場地平整度有一定的要求,像上圖這樣的場合如果是草比較高,并且上面有晨露的情況下進行起降,會讓水滴沾上攝像頭從而影響到拍攝成像(我個人感覺得目前的起落架還應該再設計的高一些,才能更好的適應室外的各種場地條件,后來的唐家河野外拍攝時也證明了這一點)。
▲因為輕量化的設計,Mavic的云臺在抗風性方面會有所犧牲,從自檢動作上可以看出如果有較強陣風的干擾,云臺會像上圖一樣有些輕微的晃動(對拍照影響不是特別大,但這種擾動對于攝像還是有些影響的),可能為了克服這個問題,Dji給云臺設計了一個透明罩,也就是我們在大多數宣傳廣告上看到的樣子,不過這樣做的副作用就是在強光照射下有時會有折射光暈的干擾,詳見下面的測試照片。
▲ 雖然Mavic的這個罩子看上去光學性能還不錯(貌似是光學樹脂材料),不過如果對著光源方向拍照和攝像,會在照片的下方出現一條弧形的眩光(不知道給罩子鍍膜會不會起到一些改善),當然如果出現這種情況的應對方法,可以試試改變拍攝方向或者拿掉罩子。(我在后來的實拍中發(fā)現除非是很強的陣風,不戴罩子基本上沒什么影響,所以這個小小的缺點暫時可以無視)
下面開始說Mavic的優(yōu)點順便得瑟一下實拍樣張
▲可以豎拍照片是Mavic Pro的一大亮點,對于Mavic來說只需要輕松旋轉云臺就可以拍到右圖這樣的照片,輕松把更多絢爛的秋色收入畫面之中(如果是其它只能橫拍的機型,唯一的辦法就是拉遠飛機重新構圖和最終進行剪裁,那樣的做法,真的會損失很多的像素),豎拍(并且可以鏡頭向上旋轉30度)這個功能對于建筑物的拍攝可以說是極其給力的。
▲南京中山陵靈谷塔,我從小到大爬過無數次,這還是第一次從如此震撼的角度來接近和鳥瞰它;拍攝當天由于是陰天的黃昏時分,所以說成像受了一定的影響(當時采用了自動曝光程序,ISO400,從1:1放大局部看,部份暗部像素的涂抹比較嚴重,不過如果用RAW格式的話,畫質和噪點可能會再好一些,當時手忙腳亂的竟然忘記設置了),單從畫面的色彩還原來看還是相當不錯的,不過如果有機會的話,下次再遇到這種照度,還是改用M檔手動把ISO改成100,并且格式選上JPG+RAW吧。
▲上帝的視角——靈谷塔和它周圍萬紫千紅、色彩斑斕的森林。
▲11月的山里,寒流帶來的第一場初雪(左下)在背陰處的屋頂還未融化,這一小塊白色在提醒我已然是初冬時節(jié)。
▲黃昏時分,彩霞漫天、華燈初上,紫峰大廈(江蘇第1、中國第6、世界第10高樓)在暮色中別具一番風味。
▲夜幕慢慢降臨,鼓樓廣場中心的“孔雀”園藝雕塑亮起了燈,這組綠植雕塑名叫“歡樂祥和”,映襯著遠處的金陵夜色和燈火通明,竟然顯出幾分迷幻的色彩。
▲“孔雀”園藝雕塑中景
▲“孔雀”園藝雕塑近景
值得一提的是,這次在電磁干擾嚴重的市區(qū)拍攝時,Mavic在整個拍攝過程中,圖傳一直清晰穩(wěn)定,完全沒有出現像我之前用的精靈3那樣一到市區(qū)就因為2.4G頻段的信號干擾嚴重而“掉鏈子”甚至失去聯(lián)接的情況。
▲航拍南京金陵圖書館前的銀杏大道(上圖視頻里有亮點請自尋)
▲上帝視角俯瞰五彩斑斕的秋葉。
▲煙雨迷濛中的中山陵石象路(話說當時雖然沒有雨,可是霧中飛行結束時飛機上也是掛了不少水,可把我心疼壞了,下次絕對不敢再試這樣的大霧了)
【Mavic的唐家河自然保護區(qū)之旅】
本次的試用正好趕上了我的唐家河拍攝,首先來介結一下:唐家河自然保護區(qū)位于四川省廣元市青川縣境內,是以大熊貓及其棲息地為主要保護對象的森林和野生動物類型的自然保護區(qū),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qū),被譽為“天然基因庫”、“生命家園”和岷山山系的“綠色明珠”。著名的野生動物學家Jako教授在考察唐家河之后認為,唐家河野生動物可見率之高可與歐美許多國家公園媲美,是一個非動物園的國家動物園。
▲先來看看這次唐家河之行我拍的一部份動物照片吧(主要目的其實還是為了得瑟一下),上面這位是喝水ing的羚牛同學。
前面說過,每次去野外拍攝,不管有多好的風景,因為精靈的便攜性問題,大多數情況下,都不能如愿的來場轟轟烈烈的航拍,所以最后只能是拍一些動物和平常視角的風景照片;嗯,所以換成以前,拍完動物時這趟行程就基本上結束了,不過這次因為有Mavic Pro,所以好戲還在后面。
▲東方角鸮一臉狐疑的打量著我們這些不速之客。
▲野豬下山覓食(大白天下山,吃貨的世界你們永遠不懂)
▲沉思ing的藏酉猴(話外音:俺要做一只有內涵的猴紙)
▲講真,這次的唐家河之旅因為有了Mavic Pro,頭一回體會到了攜帶飛機無壓力的快樂,Mavic Pro的重量比起一只佳能標變24-105 F4鏡頭還要輕了接近50克。
▲在野外跋山涉水時再也不用背著精靈那樣笨重的“龜殼包”和電池了,我可以輕松的用一只普通的雙肩包,搞定Mavic Pro一機三電以及我其它的攝影、戶外裝備。
▲短途出行時甚至可以把Mavic Pro和遙控揣在褲兜里,這~真的是一臺口袋航拍神器。如果盆友們看到這里,被這樣無敵的便攜性毒到,以至無法自拔而忍不住剁手,希望內們不要恨我。
▲裝X工作照……
▲哈哈,突然間想到,這應該算是大疆Mavic Pro第一次翱翔在唐家河的天空吧?不禁有些得意起來。
▲清晨山里的風真的是很大,起飛時從Mavic Pro的姿態(tài)和懸停穩(wěn)定性上完全看不出高空的風很大,在爬升到大約237米時,向著東邊太陽升起的方向打桿飛行時,推桿到度速度居然只有2M/S,剛開始還有些納悶,直到往回飛時才發(fā)現(順風)稍稍一推桿,速度就變成了6M/S,由此可見Mavic Pro的抗風性還是相當不錯的,并且在后面的視頻拍攝里,雖然沒有戴罩子,也沒有出現我擔心的鏡頭被風擾動的情況,在這里我不禁想到既然Mavic Pro的遙控上有轉速,那能不能以后的弄個風速計什么的參數供俺們參考一下呢?
▲由于山里氣流變幻莫測(據說去年有人在唐家河拍宣傳片時把一架悟給炸機了),所以我在沒有十足把握的情況下,老老實實的做了視距范圍內的200米高度飛行、拍攝;
在這樣的大山里想拍到這樣的視角,以前至少要爬三個小時的山,也就是說如果沒有Mavic Pro的話,想拍日出得四點鐘起床,科技(Mavic Pro)最大的魅力莫過于可以把很多不可能變?yōu)榭赡堋?/p>
▲Mavic Pro獨有的豎拍構圖,加上可以向上仰的三十度視角,在需要拍豎圖時是非常無敵的。
這幾張拍攝時由于風大加緊張,竟然忘記設置成RAW格式,拷照片時才發(fā)現,這JPG的壓縮會比起RAW格式帶來更多的噪點和涂抹,所以如果有可能的話還是盡量用RAW格式+慢門+低ISO拍攝。
▲Mavic Pro小巧的機身可以輕松的在河道中穿行,這些巨大的巖石讓人不禁遐想——它們到底在這河道里靜靜的躺了幾千年?又或者是幾萬年?
▲這次唐家河之行的第二天,幸運的碰到了一場初雪,這張是用佳能5D4拍攝的雪景,視角有些普通,不過沒關系,這里時候Mavic Pro可以幫上忙。(閃亮登場)
▲上帝的視角俯瞰初雪+云海。
▲Mavic Pro的豎拍取景,讓航拍不再受限于橫構圖(想豎構圖時不用再依靠裁切橫圖得到小小的豎圖),滿屏足尺寸豎圖帶來的是更高的像素和畫質。
▲雪過天晴,山頂的初雪漸漸融化,被冰雪洗涮過的天空格外湛藍,遠處的山巒也顯得格外的多彩,隨時、隨地、隨身 起飛到兩百米的高底俯瞰,這恐怕也只有Mavic Pro可以做到了。
▲在200多米高空頂風飛行的Mavic Pro在速度上略顯吃力,這已經是在剪輯軟件里加快了三倍的播放速度了,當時的狀況是在肉眼看來飛機已經幾乎停滯不前了,不過遙控上顯示速度還有1-2M/S,小飛機的缺點就是在風大的時候,雖然穩(wěn)定性尚可,不過在航速方面有一定的劣勢。
▲Mavic Pro在100米高空俯瞰五彩森林中的自然保護區(qū)工作站,如果可以,真的很想一輩子住在這樣風景如畫的地方。
▲俯拍冬季枯水期里的河床。
▲由于Mavic Pro的遙控沒有地方掛繩,所以在降落時如果想左手接飛機,右手掰桿停機,(對于菜鳥飛手)幾乎不可能,所以此次起飛和返航都是直接在砂石地面進行(心疼中),不知道當Mavic Pro的強制風冷啟動時,機身內部會不會吸進揚起的砂塵,這樣的環(huán)境對于離地較近的Mavic Pro電機的壽命恐怕也是有一定威脅的,心痛飛機技術又不好的話,下次還是帶一塊墊子用于起降吧。
▲空中自拍神器Mavic Pro帶來的合影,我和我的兩位老師——著名自然攝影師:董磊(中)、左凌仁(左)。
【結語】
雖然不是最完美的飛機,Mavic Pro的便攜性和全能,注定會是最受歡迎和最受大眾追捧的產品;大韁總是在意想不到的時候帶給我們太多的驚喜, Mavic Pro發(fā)布會的余熱未消,很多精靈4機主還在忙不迭的打算轉手自己的精靈轉而入手Mavic Pro時,精靈4Pro、Inspire 2以及Crystalsky高亮顯示屏又發(fā)布了(這疊代速度真的是逆天),從精靈4Pro、Inspire 2這兩款新機的各項參數和性能來看,前后左右都能避障的精靈4 Pro和搭載機械快門全新?lián)Q代的Inspire 2,不僅讓大疆又一次在無人機領域領跑,也再次遙遙領先對手、及一眾模仿者們。(各種吊打)
在這里我不禁想到,Mavic Pro這個命名里的Pro,是否還有著一層特殊的含意? 也許當那些拙劣的模仿、跟隨者們(像之前精靈的模仿者們一樣)又開始制造和模仿Mavic Pro、并企圖用低價競爭分一杯羹時,大疆可能會立即推出一個Mavic普通(低價)版,從而再一次吊打、秒殺那一票拙劣的模仿者們?順便再收割一眾觀望中的持幣待購者們? 這個謎底……也許只能由時間來揭開了? 對此,我們將試目以待!
(正文已結束)
推薦閱讀:技嘉筆記本
免責聲明及提醒:此文內容為本網所轉載企業(yè)宣傳資訊,該相關信息僅為宣傳及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網站觀點,文章真實性請瀏覽者慎重核實!任何投資加盟均有風險,提醒廣大民眾投資需謹慎!